公司教师参加智慧思政研讨暨“慧思政”平台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3-09-12 资料来源: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以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2023年9月9日-10日,华北电力大学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联盟在河北保定举办第五届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第二次专题会议——-智慧思政研讨暨“慧思政”平台发布会。会议以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为主题,探讨数智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新思路、新举措,力图构建基于数据贯通联动的、涵盖“大课堂”、“大团队”、“大平台”的“大思政课”体系。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高校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及新闻媒体记者,共约200余人。公司教师黄澜、侯莲梅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现场

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冯培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分别作了第一阶段主旨报告。骆郁廷教授认为,智能算法是实现网络思政课精准教学的重要支撑,智能算法融入网络思政课的路径主要包括:一是精准识别,准确掌握员工学习兴趣、思想动态、关注热点,为精准施教奠定基础;二是精准定制,做好备课的针对性与契合性,并且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引导方案,以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性;三是精准推送,改进和提升网络思政课里“供给侧”改革的能力,提高思政课供给的质量;四是精准调试,通过智能算法来加以评估和反馈,不断调试内容,精益求精。冯培教授认为,智慧思政已经从精英聚众的1.0时代、草根分众的2.0时代,进入拟人化、生成化、社会化、场景化的3.0时代,必须要把握住思政教育中的变与不变:一是思政课教学内容必须立足回应员工的现实需求和内在期待;二是思政教学的内容必须具有有效的针对性,生动的思辨性和鲜活的时代性,真正能够把情理讲深,把道理讲透,把学理讲鲜活;三是思政网络平台需要秉持喜闻乐见的传播样态,始终保持着和员工的思想共鸣,积极创设和营造交互的共享空间,用精彩的呈现来提升用户的粘性。欧阳康教授指出,在信息化时代,数据技术、信息传播、人工智能及认知正义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深刻挑战;面对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应保持与员工平等的接触态度;其次应拓宽信息获取渠道,既关注现实实践,也注意虚拟实践;再次应走进心灵世界与走进网络世界;最后是既要征服技术也要征服人心。北京科技大学彭庆红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李林英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刘宏达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梁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作第二阶段主旨发言。

会议期间,主要领导和嘉宾还共同启动了“慧思政”平台的正式上线,标志着平台开始正式上线服务全国高校思政课师生。参会的专家学者还参观了华北电力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体验了数智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交叉研究的现实场景。

通过热烈的交流与讨论,与会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数据科学的理论发展及创新应用方兴未艾,给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带来了巨大挑战和全新变革。为适应形势变化,领航国家建设,永立发展潮头,党中央提出要加快数字中国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对于科学工作者而言,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团队建设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和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相关论述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以更深刻的学理研究和更透彻的资政研究回答时代之问、民族之问。因此,本次论坛的举办可谓恰逢其时。“慧思政”平台的建立与运用,也定能为数字时代的“大思政”建设提供重要助力。


黄澜、侯莲梅参会(从左至右)

 

关闭